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三期报道,“三个十大”看滨州,包括:“十大创新”看滨州、“十强产业”看滨州、“十大扩需求”看滨州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点评、视频报道、数据图示等。
“十大创新”看滨州
01:06“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中科系”科研成果批量落地,滨州——
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试验田”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程芃芃通讯员陈有全杨萌
8月12日,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科天骥新材料光刻胶滨州生产园区,生产线有序运转,已有多个光刻胶产品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部分特色工艺光刻胶已取得测试订单。
“这一项目主要生产3种高端光刻胶,可达1.7万升的年产规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科天骥创始人兼总经理杨国强说。作为滨州市*府、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信信托等协同构建的“产学研融*”科技新生态的一项重大成果,高端光刻胶可以说是滨州市加强产学研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擦亮“智者智城”城市名片,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试验田”。滨州市第十次*代会提出,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让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现实路径。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表示,让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在滨州锁定科创、发力科创、聚势科创,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自信和活力源泉。
构建创新生态,培育优良创新沃土。滨州市制订《滨州市“*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引领,聚焦全市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前沿产业,聚力“5+5”十强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运行机制创新、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优良创新生态,孵化一批创新能力强、驱动效益明显的新型研发机构。“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渤海先研院发挥先导作用,魏桥国科研究院、滨州理工大学加速建设,超高精细光刻胶、激光选通成像等“中科系”国字号科研成果批量落地。
科学家专注于创新突破,企业家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推广。8月5日,在魏桥创业集团生产车间内,全球首家产业化运行的千安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台台巨大的电解槽整齐地排列在高大的厂房内,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操作,闻不到烟气,看不见粉尘,感觉不到酷热。从这里生产出的高品质铝液,可直接供给下游企业做各类深加工产品,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该条生产线的研发单位为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滨州实现落地生产,不仅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体的纪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率先在铝行业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吨铝能耗和排放全球最低。
产学研的融合,催生了多项技术革新,带动行业加速崛起。海洋软管作为众多海上油气企业的“海底生命线”,其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无棣海忠软管制造有限公司经过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不仅让我国南海西部海域用上了国产软管产品,还将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海、东海等多个油气田区,并出口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滨州非粘结性复合管道(深海油气输送装备)的产能、产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国第1位。
汇聚科创之光,闪耀智造之城。去年,滨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创新资源指数均处于全省前列;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比上年增长88.46%,总量达到家;年底预计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
滨州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擦亮“滨周到”品牌
破译创新密码激发澎湃动力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程芃芃通讯员陈有全杨萌
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必须在改革中寻找,从创新中挖掘。只有按下创新的快进键,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蝶变,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滨州以创新为引领,深入贯彻“1+”工作体系,全力推动“七大变化”,全面提升“八大品质”,多项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规上工业营收.33亿元,同比增长18.05%,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税收收入99.5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增长17.7%、12.4%,均列全省第1位;税收占比列全省第4位;就业、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创新启航,打造产学研一体新高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滨州市聚焦生态纺织、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实施重大项目“企业主动张榜、专家联合揭榜”合作新机制,组织企业“揭榜挂帅”省以上各类研发项目12项,争取各类补助经费1.8亿元,争取科技专项债万元,占全省总资金量的45%。
智能手套、手动机器人、人感加热枕、月壤钻杆……近日,在魏桥国科研究院展厅,一件件高科技元素武装的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以魏桥国科研究院为枢纽,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支持下,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户滨州。”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联席主任、魏桥国科科创基金合伙人丁晓东说。
滨州积极探索“科教创产”融合创新模式。作为这种模式的参与者,丁晓东对项目运行模式、成果转化等情况熟稔于胸,有客人来参观考察时,他经常充当“展厅讲解员”。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建立“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推动“中科系”科技成果在滨州转化落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共建科研机构评估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滨州市已有39家企事业单位与“中科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一粒小麦的变化,折射科技创新的神奇和力量。面粉、挂面、面包……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它还能“变”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多种产品。中裕立足小麦全产业链,创建国家小麦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力攻坚小麦精深加工,让小麦每吨增值近5元,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
创新的魅力,正让一批批高端产学研创新成果在滨州遍地开花。愉悦集团居家世博馆,新研发生产的纳纤膜口罩,厚度只有微米,纤维细度纳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1%;纳纤膜透气性好,而且是单向导湿,做成口罩、防护服后,可以把皮肤出的汗、呼出来的湿气排出,又能阻挡外界的湿气。
在滨州京博工业园,一块块丁基橡胶缓缓下线……京博中聚新材料7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及配套项目是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与此前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5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及配套项目贯通,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丁基橡胶工厂,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医药和下游高性能轮胎领域,缓解国内溴化丁基橡胶依赖进口的局面。
滨州培育壮大各类创新主体队伍,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企业“链条式”梯次培育体系。年,滨州市全社会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36%,居全省第一。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4%,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家。
人才护航,锻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8月13日,滨州市第三届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高峰荟,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揭开序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则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滨州市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智者智城”人才发展体系。实施“硕博优选计划”,连续3年发出滨州“求贤令”,市县个岗位虚位求贤,名优秀硕博士筑梦滨州;通过创新重大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滨州面向全球发布企业核心技术需求66项,29个项目成功揭榜,揭榜金额万元。近年来,全市引进高端专家余人,本科以上大学生4万余人,人才智力势能正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滨州连续3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有50余个在赛事中涌现的好项目落地滨州。在年的比赛中,山东科技大学在职博士贾臣带领团队获得二等奖。“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在滨州组建了公司,仅两个月就参与了沾化区档案馆数字化扫描等项目,并与香驰集团进行沟通合作。”贾臣说。
滨州市通过实施“智者智城·百企引智”示范引领行动,组织“十强”产业骨干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43名高层次人才挂任企业“科技副总”,93家企业与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北京、上海设立人才联络服务站,在20余个重点城市点状布局32处引才工作站、处青鸟驿站,形成了一张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引才网络。
一个人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凝聚起发展“源动力”。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雷浩在邹平挂职结束后,毅然选择留下,担任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围绕金属材料、检验检测等涉铝行业,广泛联络创业合作者,以才引才,全职引进并组建了包括2位博士、3位硕士在内的15人运营管理团队。
滨州引育并重,内外联动,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8月9日—11日,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举行。滨州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各类学校办学层次和教学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滨州职业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拥有职业院校26所、实训基地个,每百万人拥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数居山东省首位;成为国内六大民航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滨州机长”、“滨州技师”、“金师”工匠成为滨州的形象大使。
同时,滨州大力实施“渤海英才”工程,评选“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渤海英才·N十佳”优秀人才,每年至少拿出1亿元财*资金奖励技能人才,凡是获评“杰出贡献人才”的,均享受每月0元的津贴;开展十万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选育渤海工匠、首席技师、技术能手,认定高级技师、技师,加速形成技能人才梯次培育体系。
目前,滨州市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载体32家,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家。
*建领航,擦亮“滨周到”服务新品牌
*的领导是做好*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如何将*建统领与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表示,要始终坚持*建统领,实施“过程*建”,在工作中找问题、*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通过全过程抓*建、抓*建全过程,强*建、硬*建,切实提升*建抓思想、聚人心、增动能的强大*治引领力、基层组织力、发展耦合力。
“过程*建”已经融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4月,滨州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智能监控、行车记录仪生产项目签约落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五家企业集中签约五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为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成绩单”,得益于创新打造的全过程全领域*建模式。
“滨周到”是滨州聚力*务创新的“金字招牌”。滨州市先后出台《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滨州市“六个一”暖企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推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五大攻坚提升行动及个“便民利企”措施,持续提升*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深化“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
近日,在滨州市沾化区,山东沾化阳光化学有限公司新建的氯化石蜡配套仓储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运行。“沾化区推出的‘多证联发’和‘拿地即开工’,让项目提前1个多月开工建设。”公司总经理王修福说,该项目是公司氯化石蜡生产配套项目,能早一天建成,对市场布局和效益至关重要。“以前,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工程规划许可证、质量监督登记表、施工许可证等是串联审批,没有1个月办不下来,现在串联变并联,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即可办结。”
滨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构建起“营商局+中心+专班”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出台《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成为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性法规;全省首个取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7天公告;深化流程再造,发布惠企*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目前,滨州市市场主体达45.53万户,其中实有企业达15万户;滨州“中介超市”累计进驻类家、项目数量个,均列全省第1位。
短评
创新的魅力和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程芃芃
近年来,滨州市争当产学研创新“试验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筑牢了坚实根基。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魏桥国科的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形成优势产能;京博中聚生产的溴化丁基橡胶广泛应用于高端医药和下游高性能轮胎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愉悦集团研发纳纤膜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用科技护航人类健康……滨州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不断捕捉发展机遇、塑造竞争优势。
平台支撑,企业创新成势。在滨州,“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成为热词,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的支撑服务作用日益彰显。创新平台在滨州落地生根,推动着创新要素集聚,为众多创新型企业补短板锻长板,激荡起澎湃动能。
做强“智者智城”品牌,引来“源头活水”。滨州创新方式、搭建载体、强化服务,扎实做好留才引才工作。“引育留用”*策、“三进三创”工程为人才创新创业培育沃土、搭建平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滨州蔚然成风,“滨州机长”、“滨州技师”、“金师”工匠等职教品牌广泛叫响。
创新筑梦未来。滨州持续搭平台、优服务、聚人才、做生态,以*建为统领,以创新为引领,奋力答好“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的时代考卷。
“十强产业”看滨州
01:21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滨州——
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市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姜斌通讯员陈有全李新东
8月13日,在省重大项目、滨州市重点项目——滨化集团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工地上,爆破吹扫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忙着进行管道设备吹扫打压、仪表设备调试等收尾工作,各装置区块“三查四定”等工作有序进行。该项目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于7月31日顺利实现机械中交,一期项目预计在10月份达到进料试产条件。
滨化集团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规划总投资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亿元,填补了滨州化工产业缺乏百亿级的大企业、大项目的空白。作为滨州市实体产业头号工程和滨州临港化工园区内落地的首个百亿级项目,也是滨州市打造大型炼化/气化一体化基地重点谋划招引的“链主”项目,对于构建园区“气头化尾”产业链、营造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滨州不断巩固拓展比较优势,培育了‘万亿级’五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幅跃居全省前列,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介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滨州市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在全市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由工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迈进。
完整的产业集群、优良的产业生态,正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合力。滨州按照“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思路,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河科技产业园、*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滨州率先编制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33个产业园区,园区产业占比达到80%,省级以上开发区“十强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达91.46%,产业聚集度达91.47%。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同时,轻量化新材料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医疗器械、现代文化创意五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绳网、厨具、草柳编等特色产业赋能增色。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博兴县兴福镇,涉及商厨加工的企业已经超过家,从业人员占全镇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有6万余人,制造的商用厨具遍及全国各地。截至目前,滨州共有5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惠民县绳网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县商用厨具产业集群等2个集群和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列入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企业。
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滨州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众多产业、产品享誉海内外。截至目前,滨州市拥有中国企业强6家、中国民营企业强7家、山东民营企业强9家,9家企业资产总额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滨州市共有37项产品年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全国第一位,如纱线、布产量和产能、悬臂梁施工装备、赤藓糖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汽车活塞、风电铸件产能、果糖、金属板材生产规模、绳网、厨具市场份额、粮食加工量、盐田虾产量等全国第一。
据统计,年,滨州规上工业营收达到亿元,列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利润达到亿元,列全省第1位。今年1-6月,滨州规上工业营收.33亿元,同比增长18.05%,分列全省第3位、第1位;规上工业利润.39亿元,列全省第5位,增速列全省第4位;全年规上工业营收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滨州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品质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姜斌通讯员陈有全李新东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滨州市扭住“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转型;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积极构建战新产业引领、先进智造业支撑、金融服务业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上半年,滨州工业生产从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8.8%,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7%,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战新转型,壮大主导产业
今年3月,“滨州邹平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州实现了省级战新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全市产业蝶变的缩影。
炎炎夏日,邹平市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焊装生产线上智能机械手臂伸展,工人们把型材放入流水线,加工成不同规格的轻量化车用部件……
轻量化是魏桥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可降低能耗等比较优势,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据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正宇介绍,新能源汽车自重每降公斤,电池续航能力可以增加10%左右;其他车型以铝代钢,每减轻公斤自重,燃油百公里可降0.3—0.6升,二氧化碳每公里降5克。
随着去年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正式下线,该基地具备了“从铝水—零部件研发、制造—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实力、促转型,让高端、高质成为滨州制造业升级的标签。为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滨州提出重点在“八个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其中首条就是“发展品质更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比、城乡居民收入比稳中向好。
7月6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桥创业集团、重庆小电天体、软银中国资本进行合作签约,将在滨州共建以轻量化、短流程、柔性化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一被称为“电动屋”的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每年将实现直接产值超百亿元,利税超过十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超过千亿元。
滨州传统产业涅槃升级的代表,除了铝业还有粮食食品产业。
“在我们中裕,能把一粒小麦变成10大系列多种产品,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中裕食品探索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起了“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目录”。
去年,滨州市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列全省第一位;6家企业上榜第十一届中国粮油榜,占全省入选企业总数的50%。“粮食产业看滨州”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今年,滨州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展开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了60个左右的高端石化材料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编制了《滨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5+4+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储备“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
强企培育,打造产业旗舰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能够很好体现地区的工业实力。去年,滨州规上工业营收成功跻身全省前三,背后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制造业强企,夯实了滨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8月10日,在京博南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班加点赶工期。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总裁助理仝保田介绍,该公司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综合体项目,总投资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亿元,新增利税67亿元,新增就业余人。同时,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转变。
在当地*府的扶持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校办炼油厂,发展成涵盖能源、新材料、三农发展、物流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集团,去年营业收入亿元,利税63亿元。
在滨州,像京博这样的“龙头效应”正加速凸显,为工业振兴带来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合作用,加速“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作用的发挥。对滨州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滨州万事达集团是一家“小巨人”企业。针对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主动延伸产业链、调整市场定位,发展金属板材下游产业,主打高端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了以装配式建筑钢品研发生产与工程服务、高端涂镀钢板流通服务、高精密冷轧钢板制造、集成房屋生产销售和洁净室围护系统为核心的产业模式,营收超百亿元,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领航型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在博兴板材业,众多行业内同质化企业开始寻找突破点和出路。博兴聚鑫源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主动给产品分出层级,主打高端市场,推出“鲁匠”高端品牌,一举占据高端金属板材市场的超高份额,企业年出口产值连续多年超20亿元。
如今,博兴有全国最大的金属板材产业集群,涉金属板材加工企业近家,其中,镀锌板及彩涂板的产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
据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书记、局长姚振祥介绍,滨州市已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在现有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企业的基础上,继续优选家以上“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金融赋能,释放要素活力
今年2月,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首发募资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山东第一,实现滨州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破零”。
上市过程就是企业进行“规范”发展的过程。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张凯分析认为,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再上台阶;同时,*府通过树立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产业生态。
整合资金、产品优势,紧跟国家产业*策,构建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滨州市以“增信贷、促上市、防风险、抓招引”为重点,发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上市、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招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滨州市提出企业上市挂牌“种子计划”并连续三年列入市委重要改革事项;通过组织推动、*策拉动、基金撬动、培训引动、宣传发动、多方联动“六动并举”全力支持域内企业上市。
在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看来,战略投资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便于企业快速融入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创新金属已经引进30.5亿元的战略投资。
今年,滨州出台《滨州市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的奖补力度,奖补总额可达1万元;设立百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百亿元规模的“十强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滨州产业发展。
“西瓜贷”“养殖贷”“农耕贷”……让小微市场主体同样获得金融支持。滨州市针对企业与农户等不同需求,推广滨城区“金融管家”经验,协调银行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项贷款。截至目前,滨州市成立了支金融辅导队,为1.1万家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辅导,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2亿元。
目前,滨州已经初步形成“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县区分中心+金融服务站+企业”四级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滨州市建立完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机制的做法,被纳入全省金融创新案例,金融辅导工作在年山东省年度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余额达到.36亿元,较年初增加39.96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滨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年内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亿元以上;年内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增长9%以上;实现4家企业上市挂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亿元以上。面向工业、科创、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拓展金融辅导覆盖面,确保年内辅导对象达到1万家,解决融资需求亿元以上。
短评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
□大众日报记者姜斌
当下的滨州,产业格局呈现均衡之势,既有靠规模形成的“铺天盖地”,也有靠改革创新培育的“顶天立地”。
通过不断巩固拓展比较优势,滨州市形成了“5+5”万亿级“十强”产业集群,打造了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国家级优质畜牧水产基地;推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有到优。产业发展的“铺天盖地”成为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
滨州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市,如何增实力、促转型,实现发展品质更高?
滨州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借助改革之举、创新之力,滨州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蝶变,新兴产业加快聚合裂变,实现更高品质发展。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魏桥集团、京博集团、西王集团、滨化集团等传统产业龙头“战新转型”,让高端、高质成为滨州制造新的代名词;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元生物、博远重工、亚泰雅德、智源生物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崛起,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滨州正以“顶天立地”的姿态拥抱未来。
“十大扩需求”看滨州
00:51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工业技改提级,民生品质更优,滨州——
协同发力,打开扩需求新空间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姜斌通讯员陈有全毛立东
8月8日,随着主桥最后一块桥面板精准安装就位,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滨州*河特大桥正式合龙,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结束主体施工。
“沾临高速作为山东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四线’沾化至临沂(鲁苏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滨州市重点扩需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长深、荣乌、滨莱高速通行压力,连接起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沾临*河特大桥项目*支部书记杨运根介绍,截至目前,沾临高速滨州段本年度完成投资20.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亿元,计划年底前实现全线通车。
滨州市围绕“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把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放在首位,在加紧沾临高速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开工建设,完成滨州运输机场选址,统筹“四港联动”,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等,一系列交通领域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地建设施工。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力,滨州以大基建促成大流通,积极落实*河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滨州推进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未来五年,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就将达到1亿,超过前三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和。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介绍:“全市上下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精力围着项目转、资源围着项目配、工作围着项目干,高质量扩大有效投资,切实以重大项目快而优助推滨州发展富而强。”
8月12日,在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丝光机、染色机、磨毛机等设备高速运转,一片片漂亮的印花布从机器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去年公司整体迁入工业园,结合目前智能制造及绿色工厂的要求,通过生产工艺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新,实现了自主研发的新型产品产业化,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档特种功能性面料产品,我们的全流程绿色化改造项目成功入选‘年山东省绿色化技改十大优秀案例’。”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春光说。前不久,我省公布省级“技改专项贷”项目库名单,滨州市9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入选,入库项目数量居全省第2位。
作为工业大市,滨州市深入贯彻生态环保理念,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现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多赢”。年,滨州市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9.7%,列全省第2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3%,列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0%,列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4%,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1.4%,增长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滨州市主动作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朋友圈”,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6月19日-21日,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行,滨州作为全省唯一在主会场进行专场推介的城市,现场集中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额.2亿元。今年上半年,滨州市外贸进出口.1亿元,同比增长29.7%,达到历史同期新高。
不同与以往,今夏的几场大雨过后,惠民县李庄镇彭家庙村的千余名村民不再为出行发愁。雨季来临前,村后1.2公里的生产路,顺利完成沥青路面铺设。
“路虽不长,但却是全村必走的生产路。‘民心路’畅通了,村民们的期盼圆了。”村支部书记周迎晓说。滨州市“扩需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12类件民生实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1条惠企利民*策推动1-6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比全省平均完成率高2个百分点;“幸福*河工程”打造*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河中央生态公园、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更多优质文旅资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滨州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抓牢项目建设,促进消费扩能提级
多措并举扩需求塑造发展新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姜斌通讯员陈有全毛立东
作为山东七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滨州是全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
滨州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激活存量、引进增量、提升质量,探索实施“双碳”战略的路径和对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借势双碳战略,抢抓绿色低碳新机遇
7月20日,渤海湾首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开工。这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投产后,高峰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凝析油万立方米,可以实现对煤炭的有效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凝析油、天然气资源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对滨州化工产业碳三碳四综合利用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的顺利投产意义重大。
渤中19-6凝析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滨州市集中谋划了总投资亿元的12个上岸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带动天然气、石化上下游产业企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助力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绿色低碳转型是省“十大扩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滨州市发展低碳产业,培育绿色能源,做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者。
炎炎夏日,在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30万千瓦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湛蓝的光伏板、波光粼粼的养虾池,与发电量达37.19亿千瓦时的山东龙源、华能沾化新能源、国华瑞丰(沾化)、通汇海洋科技、无棣爱康等规模以上风电项目交相辉映。滨州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创新形成“上风、中光、下农”立体绿色低碳产业模式,曾经的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
滨州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加速推进,新能源基地规划装机容量已由最初的0万千瓦增加至2万千瓦左右,规划装机容量、风电容量、光伏容量分别占全省的44.1%、79.5%、40.9%。
6月,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滨州市与美国贝克休斯公司、远景科技集团就加强氢能产业合作进行洽谈对接,力求促成美国贝克休斯公司联合全球新能源头部企业,在滨州市投资近亿元,打造山东地区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助力滨州绿色转型。
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滨州市规划将重点打造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一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港四园”,打造风电产品出海、出口基地。
区位、产业、资源优势,为新能源及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滨州市*协*组成员,市发展改革委*组书记、主任梁中华介绍,滨州作为连接苏、鲁、京、津的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产业完备、工业基础雄厚,“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全市石化、化工等副产氢气资源丰富,现有建成及拟建工业副产氢气产能年产超过20万吨。
滨州市围绕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发力,打造鲁北地区氢能保障供应基地。以丰富的蓝氢资源作为氢能产业外输通道,力争年前成为山东乃至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氢能供应商,到年,以“蓝氢+绿氢”结合输出,将滨州市打造成为氢能资源供应基地暨减碳控碳示范基地。支持滨化集团等重点企业与氢能源产业链头部公司、相关研发机构合资合作突破相关技术,构建氢能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在滨州市高速服务区、港口码头、工矿厂区及公路沿线建设氢油、氢气、氢电混合场站,打造氢能多领域示范应用场景。
抓牢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增量
8月10日上午,滨州市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25个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额.77亿元。
借助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的机遇,滨州加大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对接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并在大会开幕式上将优选出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进行签约。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基于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研发项目,建设绿色产业园10万平方米,项目产业化后可实现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制备。总投资3.3亿元的1亿Nm/年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由鲁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与山东众智新能环保有限公司依托山东大学董玉平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生物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0.7亿元。
抓项目、扩投资,滨州将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落地做实,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无棣县经济开发区,山东华盛创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端针织面料项目的织造车间内,机器轰鸣,上百台针织机正在飞速运转。
这个刚建成不久的项目,总投资20亿元,数字赋能信息化全自动生产车间、飞梭纺织系统数字化终端有效链接各生产环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也大大提升。
日前,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品质再生铝合金项目全面投产,总产能达到50万吨;10万吨电子型材扩建项目实现投产;与魏桥创业集团、江苏礼德三方共同打造的年产32万吨光伏发电系统铝合金材料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下半年投产。
省市县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据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介绍,今年滨州市以实施好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为支撑,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实施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点抓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1—6月,滨州市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2.6%,较1—5月加快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2.64%,超年度任务目标22.64个百分点,省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69.6%,列全省第6位,比1—5月提升4个位次。
滨州市强化项目储备,紧紧围绕“十强”产业、“七网”建设进行项目谋划,储备各类项目个、匡算总投资0亿元。京博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愉悦医养联合体等投资过百亿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纳入省规划,入选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滨化集团董事长于江介绍,滨化集团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引入多家产业合作伙伴,在四大生产基地孵化15—20个生态项目,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高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联合孵化集群和人才智慧集群。
做强跨境电商,畅通企业出海新路径
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是全国首批“淘宝村”。“这是村民用蒲草编的,客户有需求,发张图片来,咱就能变成产品,完成订单。”湾头村*支部书记安之庆指着办公室天花板上一只用蒲草编成的飞鹤介绍。
村民开“网店”,为有多年传承历史的草柳编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全村在淘宝网、天猫网、京东商城、抖音等开设网店1多家,直接从业人员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余人,年销售额过百万的余家,网络销售总额突破4.6亿元。
电子商务激活了特色产业,带动了物流快递、产品包装、装潢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拉长了产业链条。目前,有5家物流企业、26家快递公司为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提供专业服务;村道两侧有多家专门为淘宝店提供摄影、网页设计的服务机构,还催生了纸箱厂、配件门市、模型制作、实木加工等配套产业。
紧抓电子商务“牛鼻子”,拉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滨州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精准连接消费需求优势,建设电商产业园区,引导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市规划建设完成了京东(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8个电商产业园区。仅京东(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就已聚集家企业,年实现销售额7亿元、网零额1亿元;引入信诺诚、恒信创、德信电子三家亿元级电商企业。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网络零售额88.2亿元、同比增长49.6%、高于全省增速30.9%,网络零售额增速连续6个月位列全省第一。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81亿元,占滨州市网络零售额比重的91.8%。
跨境电商正成为企业“出海”的新路径。沾化龙工场是滨州市第一家“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园,由重庆大龙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滨州市沾化区*府合作成立。今年2月,龙工场通过海外渠道部收到一笔外商服装订单,需要组织国内企业生产。经过对比,遂联系因疫情冲击、一直为订单发愁的潍坊一家服装公司。随着第一笔25万美元的订单快速落地,该服装公司与国外客商的合作关系逐渐稳定,截至6月,公司已实现出口额度万美元。
沾化龙工场为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搭建了平台、开拓了市场。沾化龙工场常务副总苏强介绍,大龙网集团作为龙工场的股东,是国内首批跨境电商试点企业之一,拥有海外员工近名,已在全球32个国家铺设渠道数万家。自去年6月沾化龙工场投入使用以来,已组织45家跨境电商企业进驻,而且多是中小微企业。通过龙工场这个平台,沾化区的冬枣、海蜇、皮革、纺织品等特色产业的余种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俄罗斯、加拿大等36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沾化龙工场预计可实现1.5亿美元的外贸出口总量。
滨州市实施跨境电商倍增、外综服平台提升、新增外贸主体培育、引导内贸企业触网升级等行动。年,滨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亿元,历史首次突破千亿元;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市。今年上半年,滨州外贸进出口.1亿元,同比增长29.7%,达到历史同期新高。县区外贸同向发力,上半年,滨州10个县区全部实现正增长,且2个增幅超过%、8个超过10%。
专家点评
乘风破浪启新程
□冯锋
“走在前、开新局”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为山东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走在前、开新局”,必须聚焦“三个十大”,以“十大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以壮大“十强产业”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以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近年来,滨州聚焦“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的新时代课题,在创新促发展、产业塑优势、扩需求增活力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走在前、开新局,必须推进创新促发展。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本质要求,只有按下创新的快进键,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蝶变。近年来,滨州以推进全面创新为目标,深入贯彻“1+”工作体系,全力推动“七大变化”,全面提升“八大品质”,持续搭平台、优服务、聚人才、做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筑牢了坚实根基。
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塑成产业新优势。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兴国,实业兴邦。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做优做强产业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滨州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蝶变,新兴产业加快聚合裂变,正成为这座城市高品质发展的主旋律;完整的产业集群、优良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合力。战新产业引领、先进智造业支撑、金融服务业协同的产业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高端、高质的滨州制造,已经成为山东乃至中国的一抹亮丽色彩。
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增强扩需求新动力。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有效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滨州主动融入和构筑“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精准发力扩内需,围绕基建、生态、民生、电商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铸就未来。滨州推进“走在前、开新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行。滨州落实“三个十大”的发展目标、思路、举措都已清晰,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落到实处、奋斗以成。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