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跃上新台阶;人均GDP达到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数据背后,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三重压力”,我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着眼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
GDP总量突破万亿元经济大盘稳中有进
经济增长率是考察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在严峻挑战下仍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初步核算,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年增长3.0%。
“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万亿元,这是继年、年连续突破万亿元、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现在德国已经公布了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IMF预测,美国、日本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康义表示,在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我国GDP实现3%的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过去一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几何?“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去年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32.8%,资本形成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康义说。
日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发文解读称,年,三大需求共同发力,彰显了国内大循环作用。受疫情多发频发影响,消费恢复压力明显,但仍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稳经济一揽子*策持续显效和接续*策措施落地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为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策持续发力,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年,就业的基本盘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超额完成1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受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个别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了阶段性上升,高的时候调查失业率达到过6.1%。但从全年来看,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策和接续*策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康义表示,从下阶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多万人,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就业需求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就业主要群体保持稳定,青年劳动力就业形势有所改善。25—59岁就业主体劳动力占城镇劳动力的八成以上。25—59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于12月份降至4.8%,保持在5.0%以下的较低水平。12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7月份最高点下降3.2个百分点。
同时,相关促就业行动也正在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1月18日举行的年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接续推出“10+N”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服务对象将覆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各类用人单位,活动期间,预计将提供就业岗位万个。
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府对居民收入保障加强,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5%,快于全部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领域投资增加,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康义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强化民生投入,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同时,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CPI全年上涨2%,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我们对未来一年的CPI走势保持平稳还是有信心的。”康义表示。
优势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济整体好转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中国经济具备哪些好转的优势条件?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康义表示。
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基础设施完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科技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宏观调控经验丰富、*策工具使用空间大……康义认为,今年推动我国经济好转具有一些优势条件,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从各省市区公布的GDP增速目标来看,各地对于年经济复苏也持乐观态度。绝大多数地区年GDP增长预期皆高于5%,21个省市区预期值在5%至6%之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均将增长目标定在5%至6%之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5.5%-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稳增长上来。
“国内消费市场扩内需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尽管遭受疫情反复冲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达亿元,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扩消费、扩内需的中长期规划的方案,对扩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费场景,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了一系列安排。
“下阶段,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康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