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开篇
马可·波罗再次来袭,撞击我们的视野!
“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11月24日正式颁奖,16篇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文掀起了盖头。
年3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江苏省旅游协会等支持下,由扬州公共外交协会、扬州市旅游协会、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和扬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活动启动,到年11月24日,完美收官。
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足迹遍布57座城市,他沿着大运河,来到扬州,并在扬州为官3年。那本《马可·波罗游记》,把“令人向往的中国文明”介绍给欧洲,开启了中西交流崭新的一页,他成为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使者。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中国大运河。两大元素组合,进行的征文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共征集到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委内瑞拉6个国家篇稿件。“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组委会评为一件,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和优秀奖10篇。
大运河传媒将持续转载这些作品,以飨读者。
一
由楚入燕,我总愿意在这北京东南部作长久的停留。只为它叫通州,只为它是京杭大运河北端,也只为它将一段辉煌的漕运史演绎成碧绿色的浩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浩荡的运河东侧林木葳蕤,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彩色牌楼,上悬欧阳中石书写的“运河文化广场”牌匾,表明这里已整合成京东地区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公园,是集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竞技健身、水上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北端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座高大的塑雕巍然矗立,上层巨龙腾飞,下围三只雄伟的大麒麟站立。西北角一人工湖呈弧形,湖面上一仿古木船全彩绘,船体三层,约多米长,龙头凤尾浮动。据说这是按照当年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仿制的水殿龙舟。
走在河边用细木条搭建的踏板上,沿运河东岸游览,人造大理石垒砌的护岸墙上端,修造出船锚似的花墙,每隔几米就竖起一方河灯,将整个主题广场映衬得雄伟壮观。长安街延长线东端遍植的乔木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四季常青的绿叶簌然。人游至此,顿感天宽地阔,心旷神怡。
穿过牌楼,远望一片开阔的地境,左右各有四篷高大的帆船雕塑造型,仿佛鼓风而动。俯视地面,两旁各有一方浅池,水面清亮可见底,也可鉴人。往前行即为千年步道,只见主路铺展着约米长的花岗岩石雕,中轴线镶嵌青铜,以历史年代为主线,选取了大运河历史中最重要的14件大事,名为“千年运河”,直观形象地展示出运河的历史风貌。
元朝以前,通州是大运河漕运的北端。广场南面隔一条马路,有古运河码头遗址,登牌楼,看联匾,我们就不难看出当年这座古码头的繁荣。一匾书“水陆要冲”,联曰“五云天咫尺,四海地咽喉”;一匾书“万艘云集”,联曰“南来粳稻千帆夕,北去风沙万里秋”。
运河漕运,国脉所系。坐拥明、清两代南北水运干线,通州遂成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全长约公里,运河贯通海河、*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条*金水道。在九曲回环的历史长河中,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由运河而带动起来的通州,曾经极度地繁荣兴旺,南来北往的船队、游客在这里相互交织、川流不息。文化氛围也相当的浓厚,潞河书院里鸿儒往来,周围庙宇里香火不断,于是就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起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通州的日子,这里就拉开了盛大而特别的节日序幕。“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庆祝,热闹非凡的通州开漕节便传出《二月二达通州》那平平仄仄的清韵。
上码头,经粮仓,绕酒肆,过客店,在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我们品尝鲁菜老字号的传统味道,糟熘鱼片、干炸丸子、葱烧海参等各种菜肴穿喉入肠,让人领略到乾隆皇帝东陵祭祖,途径通州在此登楼小歇观景,吟出“也应并入谢家诗”诗句。
幸运的是,相隔岁月的沧桑,浩荡运河的岸际线并未伴随滚滚波涛远去。温榆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小中河依然在此汇入京杭大运河,形成了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在我等这些凡夫俗子眼中,今日的通州仍有山水诗派之祖谢灵运的诗中画意。河口处新建成的七孔石拱桥型拦河闸、失迹百年后重建的验粮楼以及屹立千年的燃灯古塔可尽收眼底。年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号码头以六大人文景区之一的姿态,成为奥运火炬在北京唯一的一段水上传递。
二
自燕昭王开拓北疆以降,今通州地即属渔阳郡地也。王莽篡汉,改路县名通路亭,属通路郡。东汉建立后,废莽新所改,改“路”为“潞”,始称潞县。明洪武元年八月,徐达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并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同时省潞县入通州,潞县之名才变成历史地名。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无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并不容置疑地成为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
翻开史籍,我们不难发现,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队北伐齐国,公元前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事行动服务的。
同样是运河,隋朝的动机就已超越了服务*事行动的目的。古代很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重心一直在*河流域。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朝一统天下后,便格外重视这个地区,然而它定都长安,其*治中心不可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即便隋朝号令全国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朝*权面临严重威胁,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权对隋也是心腹大患,隋朝派出大量*队驻扎边境,这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炀帝重开邗沟并向北延伸,就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含有*治方面的考量。
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为漕运而生,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运河水运当为首选。
隋朝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治、*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也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二十年是运河的第三次大力施工,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京师,时任都水监的郭守敬主持又开通惠河,于是南来之船可溯通惠河,直达北京城内,终于形成了如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的规模。
厚厚一部漕运史,通州运河的横空出世,震古烁今。
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
千年的运河,千年的明月,千年的通州漕运。千年的天空时晴时雨,千年的草木有枯有荣,唯有千年的漕运华章气贯长虹。到年,英*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作出求和的决定,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雄壮而悲凉的五河汇流,化成千古绝唱。归于孤寂的通州,与京都闹市相对无言。习惯于漕运的身体凝结成石,灵*依然活着,歌女的目光忧郁而又明澈。冷风无声,瘦损了容颜。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虚掷了大好青春。细雨湿了青衣,不放她双眉暂开。
不久,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年*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漕运改经海路。半个世纪过后又六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极盛一时的通州漕运以及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永远留下的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与一腔怅惘。
三
新中国成立后,运河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多公里,江苏邳县以南的公里航道,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争夺江山的豪杰随江山兴废,寄情天地的赤子与天地存亡。共和国领袖的目光透彻波浪褶皱的重重黑幕,决然仰望的头颅上是夜空不灭的星宿。运河浩荡淘不走巍然的中流砥柱,无泪固守的尊严值得未来的我们深情眷顾。
年底,建成的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依古城流过的河水面浮着雾霭,平添了些许浪漫的品质。春天的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和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
波音展翅,神舟飞天,动车呼啸,陆路无敌。在交通运输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水运,我们还要不要运河?
历史的悖论似乎决定了:落寞者成圣,否极必泰来。进入新世纪开天,2多年的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小楼一夜听风雨,晨起一城水如洗。烟雨洇染着通州,像丹青洇染绢绡。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上,运河蜿蜒,势若游龙;潮白河碧波千顷,渔歌唱晚。三河三路两侧百米绿色通道颇为壮观,形成天然生态屏障。远山葱茏,近水合流,宽宽窄窄的街市,隐隐约约的的拱门,永通桥旁老屋的飞檐,西海子湖上的石桥……整个城市都化成流动的云霓,慢慢弥漫开来。白的淡然,黑的幽远,是大运河不尽流淌的唐诗宋词。
遗世独立的漕运,凭虚御风的通州,又要去追逐它梦中的流水行云了。江上明月,山间清风,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松林下迤逦一线沙痕,春水盈盈,烟横水际,翩跹几点飞鸿,长亭边的嫩柳染了微*,怅然折柳的远客那是何人?
年9月,就在我再次亲近运河的时候,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年实现初步通航,年正式通航。
在此之前,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惊涛拍岸,运河风生水起;乱石穿空,通州宠辱皆忘。任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就在那一夜,沿岸的骚客们面对大河长天,凝神伫立于船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河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贯通南北的古战场划过。豪气在瞬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当今决策者的盖世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通州运河,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运河,通州曾跌入历史的井底;同样因为运河,通州又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中国梦,让一个凤凰涅槃之地,再度万树繁花,又演千年烂漫。
漕运是运河的不幸,水运的再兴*州却是通州的大幸。因为运河文化早已植入通州市井的生活。运河之于通州的意义,不在地理,而在人文;不在运河本身,而在通州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词赋诗话。
运河是中国的骄傲。它与*州的渊源,使通州有幸把它当作自己的符号。“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通州就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漕运云烟如诗如画。夕阳照在端坐于古运河北首的通州,通州因跻身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核心枢纽部位峥嵘而辉煌。
大运河北起点遗址的石凳上,怀抱琵琶的女孩长裙曳地。玲珑剔透的弦歌,像珠玉一样滚落。她在唱什么?无人能完全听懂,却让人靠近了歌者的情怀。那些缠绵悱恻的故事就如脚下这逝者如斯的河水,流泻了何止千年?如同情缘似即若离,便成了一种情结;欲说还休,便成了一个无穷解读的传说。那是此地特有的微笑,有点苍茫,有点寂寥,但谁又知道,琴瑟又开始玄妙,裙裾又开始飘忽,烟雨的路途依旧迷蒙如梦。
一河千载通南北,金帆满河情满河,这是运河在通州留下的生命夕照。那一抹极其绚丽而又温暖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无尽后世。
作者简介:
李文山,男,湖北省作协会员。年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余万字,多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并有80多篇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及年度排行榜。
(此文获优秀奖)
(大运河新闻)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