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加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聊一聊西方对俄罗斯原油的限价
TUhjnbcbe - 2023/9/24 21:04:00

经过数个月的拉扯和谈判,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俄制裁,最近正式发布了。

先来看一下这个*策的具体情况。

从12月5日开始,欧盟、七国集团(G7,包括美英德法意日加)和澳大利亚将禁止以限定价格(60美元/桶)以上的价格进口俄罗斯生产的海运原油。

限制方式是:如果触犯了价格上限,英国和欧盟将禁止企业为俄油海上运输提供保险、经纪等服务,包括向第三国运输的服务。英国和欧盟实际上通过保险覆盖了全球超过90%以上的油轮运输,因此没有这些保险,油轮是无法实现远洋运输的。

此举主要目的是:让俄油保持在价格上限之下流通,减少对目前原油市场的冲击;同时,又可以促使俄油目前的主要客户——中印等国,以限价为理由向俄方要折扣,打击俄罗斯通过原油销售获得的收入。

看完了这些要求可以发现,制裁方式能不能有效执行、执行后能不能达成目的、达成目的后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如何等等问题,都需要等到它实际执行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也是因此,这篇文章,我们不打算去聊未来原油市场会如何如何,而是这一限制背后体现出的一些博弈,以及这些博弈未来可能的发展,却值得好好说一说。

01限价背后的博弈

一直以来,对产油国发起的制裁措施,通常都是由一个强权国家单独领头(如美国),采取全面禁运的方式,其他消费国则是被迫跟随。这种制裁措施对体量较小的产油国威力巨大,90年代的伊拉克,20世纪以来的委内瑞拉、利比亚,均被这种制裁折磨到濒临崩溃,甚至是*权消亡。

但当制裁对象变成了原油产量常年在万桶/日以上的俄罗斯时,以美国现在的实力,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发起单边制裁,必须通过联合其他消费国来实现。美国的做法,是先在G7内部形成稳定的共识,并通过G7的德法两国影响欧盟,自己则向中印多次喊话施压,以求得中印两国对限价的默认。

于是,此次对俄油的限价措施,成为了这个市场成型以来,首次由原油的主要消费国联合发起的、以价格上限为手段的、针对主要产油国的反制措施。

在当今全球的原油市场中,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阵营:产油国和消费国。从主动发起限价的消费国开始,观察限价措施出台背后各方的主张和利益,对于理解目前原油市场的博弈有着重要意义。

在消费国这边,能够在限价措施上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包括了以下几方:美国、欧盟大国(G7集团成员英德法意)、欧盟小国、日本、中国和印度。

美国:既是原油的主要生产国亦是主要消费国,但由于是选举*治,消费国的身份对其*策的影响力更明显。今年以来饱受通胀之苦,对民主*的选情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诉求是既能实现对俄罗斯的制裁,又不对原油市场造成冲击。因此,美国是限价的主要推动者,该国财*部原本提议的价格上限是40美元至45美元/桶。

欧盟大国:实际上包括已经脱欧的英国在内,都是俄乌冲突之前俄油的主要消费国。出于地缘*治的考虑,在俄乌冲突之后对俄罗斯普遍抱有敌意,最初确定的是实施彻底的俄油禁运;但也会因能源危机而做出一定妥协,特别是在与美国确定采用限价的方式之后,主张设置65美元-7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

欧洲小国:欧盟的体制决定了,任何重要措施的出台都必须经过全部国家同意,因此欧盟小国的立场也很重要。而欧盟中的小国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东欧小国(波兰等),出于历史经历和地缘*治的考虑,对俄罗斯抱有强烈敌意,主张实施彻底的俄油禁运;一派是西南欧小国,经济实力较差,对能源危机承受力不足,对俄油有着依赖的国家,主张对俄油不进行任何限制。

日本:俄罗斯原油的主要消费国之一。本土不具备任何原油生产能力,与俄方在能源方面有着诸多合作项目。但是,国内*治和经济依附美国,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态度,换来在原油上的一些豁免*策。

中国和印度:在俄乌冲突之后迅速成为俄油的主要买家,也是相对廉价俄油的受益方。虽然不是G7和欧盟成员,但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对限价措施能否实现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中印从本国利益出发,对俄油限价处于实际上的中立状态。

从以上各方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原油消费国内部,每个利益群体之间的诉求存在许多区别,甚至是背道而驰,彼此之间的调和难度极高。但是,年以来原油价格接连飙涨,长期处在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每个原油消费国都需要承担高昂的能源与原料成本,需要让低价的俄油进入市场,缓解高油价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以美国为核心的G7集团加上欧盟,是一个存在共同利益基础的原油消费国联盟,内部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既然已经达成了限价的共识,后续就会持续对该措施进行调整,而不是轻易废除。

更进一步,如果想要形成一个类似欧佩克的原油消费国联盟,则必须把目前游离在外的中印两国,拉进这个联盟中。目前来看,两国加入这个联盟缺乏一个十分必要的契机。

而这个契机是否会来、何时会来,则要看这场博弈的另一方——产油国的应对。

02产油国会反扑么?

过去,由于受到制裁的对象原油产量并不大,制裁带来的原油缺口可以被其他产油大国(如沙特、俄罗斯)弥补。因此,来自主要产油国的反对情绪并不高,每次制裁都可以比较顺利地达成目的。

当来自消费国串联的力量上升,另一方势必也会做出一些改变。

先看俄罗斯。从目前的表态上看,俄罗斯在名义上是绝对不可能接受限价的,但从实际上看,目前的限价水平并不低,仅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原油作为一种战略商品,天然不可能以完全的经济性思考。例如,实质上接受限价,会不会被认为是*治上示弱的信号?会不会在更长期意味着更大问题?

因此,当限价措施一经出台,俄罗斯必将通过各种方式突破这一价格限制。我们认为,比较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声称将大幅度降低产量,关停国内的油井,以自我限产的方式,冲击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让消费国感受到更加严峻的能源危机。

在激烈反馈的同时,俄罗斯还会与目前的主要客户——中印进行直接的原油贸易谈判,并声称是出于“经济考虑”或者“对合作伙伴的重视”等等,与重要客户直接商定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在目前可以看到的分析中,很多人都会觉得俄罗斯不太会有特别激烈的反应。但我们认为,从目前俄乌冲突的态势看,俄方通过自我限产威逼原油消费国的可能性,高于实质性接受限价。

理由也很简单,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原油是俄罗斯除了核武器之外最有效的战略武器,自我限产实际上对俄罗斯是有很多好处的。*治上,展现了强硬的一面,符合普京的一贯姿态,还能提振国内对普京*权的信心;经济上,分化目前非常稳定的G7集团和欧盟,让这个刚刚形成的消费国串联胎死腹中,消除对俄经济带来的长期隐患。

而这种情形带来的结果,就是一个更加动荡的原油市场,和震荡上升的原油价格。这种结果对G7和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来说,这种后果是难以承受的。

产油国内部的另一变量,来自沙特和以他们为核心的欧佩克。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欧佩克内部对俄罗斯的遭遇颇有“兔死狐悲”之感,包括沙特在内,在公开表态中不乏对限价措施的反对声音。

但是,指望欧佩克能够给俄罗斯带来实质上的“助拳”并不现实。我们认为,欧佩克还是会基于自身利益和原油市场状态,对产量调整进行考虑。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内部,首要目标是保持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力,在控制力的基础上,才是经济上的收益。

由于当前原油市场的主要矛盾并非来自俄罗斯,而是国内放开*策的调整能否带来原油消费量的增加,以及美国的加息节奏。在这两个变量有着明显变化之前,欧佩克不太可能会轻举妄动。

所以,今年以来,面对原油市场变化极为敏感的欧佩克,在看到欧盟和G7对俄罗斯的这项制裁措施之后,选择了不对现有生产*策进行任何调整,10月份确定的减产万桶/日将会继续执行。后续每隔两个月再对产量进行回顾和调整。

整个欧佩克目前呈现的状态,是比较低调甚至沉默寡言的。面对以限价为手段对能源大国的制裁,欧佩克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够做出下一步的行动。

03博弈背后,中国是受益者之一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各国对俄进行的一系列能源制裁*策,导致全球原油价格飙涨;而在这个周期中,中国则享受到了相对便宜的油价。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

10月份来自俄罗斯的石油达到万吨,相当于每天进口万桶;1-10月,我国进口石油总量万吨,同比减少2.7%,但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万吨,约5.3亿桶,同比增长9.5%。

在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约为29%增加的34%,俄油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5.5%增加到17.4%。

10月份,俄罗斯石油进口价约为83.7美元/桶,比阿联酋石油进口价便宜17.6%,比沙特阿拉伯石油便宜12.5%,比伊拉克石油便宜8.8%。

以上的宏观情况,对整个资源股、化工股来说都算是利好消息。如果落到具体的标的,则要看量大、价优的俄罗斯原油,谁用得更多,谁就在业绩上更有优势。这一点,可以从中石油和中石化前三季度的业绩情况得到印证。

从炼厂的物理情况看,中石油绝大部分炼厂都可以用“俄罗斯油”,但中石化绝大部分的炼厂只能用“中东油”。而体现在业绩上,中石油的炼油化工板块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五年来首次对中石化相应板块业绩的全面反超。

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炼油板块的经营利润是.87亿元,化工板块是亏损2.21亿元;中石化炼油板块的息税前利润是.45亿元,化工板块的息税前亏损为10.6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财报;躺平指数整理;

备注:-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和化工业务为经营利润

要知道中石油(SH:)和中石化(SH:)在相应版块均未有大的资产变动,且中石化的炼化资产无论是在资产质量还是区位位置上,都要优于中石油。因此,我们推断原因在于成本端的区别,这是造成二者业绩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能够炼更多俄罗斯油的企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占据优势。

以上的逻辑,适用于分析如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样,包含有原油炼化业务的企业。

而对像中海油(.HK)等专注与原油生产的企业,则需要从分析油价本身未来的走势入手。

油价的坚挺,来源于中国逐渐放宽的*策,只要这个*策不转向,那么油价就有维持在高位的预期。这个高位可能是80美元-90美元/桶,也可能是90美元/桶以上,在少数情况会下探至70-80美元/桶的区间。

但不要担心,一旦下降至这个区间里,欧佩克会出手,他们不太可能会接受油价低至70美元/桶以下,而且他们有能力对供给进行直接调控。

因此,中国长期追求更低的进口原油依赖度,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是不会变化的。国内的原油产量只会持续上升,对外的进口也会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和中海油依然会是我们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一聊西方对俄罗斯原油的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