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在本报作《科学发展观与文化遗产保护》讲座
近日,文化部*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本报作《科学发展观与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讲座以精彩的内容,详实的案例,生动地讲述了近些年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单霁翔首先讲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3点体会:新时期文化遗产要有自己的尊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应惠及广大民众。 单霁翔举了近几年的几大遗产保护实例。他说,西安大明宫遗址用了8个月时间,拆掉了35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可以说是为了保护遗址而进行的历史上最大的拆迁活动;金沙遗址的保护成为当地的一张城市名片,给当地带来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藏羌碉楼与村寨保护则展示了当地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模式;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保护通过当地群众按传统工艺修复坎儿井的实践,显示了当地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成效。 单霁翔还着重讲解了“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观点,论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变迁及近年大事纪,尤其是讲述了3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情况,包括“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区别、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文物展览、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脚印终将融入自然。”单霁翔用这句话结束了讲座。本报广大员工在这场生动的演讲中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深刻而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