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天下#
写在前面的话——
美东时间6月6日,第九届美洲峰会在美国洛杉矶拉开帷幕。但面对一众几个月前就憋着砸场子的与会嘉宾,这届大会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一届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
明年是美国“门罗宣言”发表周年,对于美国来说,拉美这块自留地+后花园的产权证,有被强制到期的风险。
据说,今年峰会主题是“建设可持续、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一般来说都是缺什么喊什么,这届美洲峰会,既不可持续,又没有公平,更谈不上未来。
不出意外地话,拜登又将在洛杉矶收获一地鸡毛。集腋成裘,加上刚刚结束的美国-东盟峰会,以及月底要在马德里召开的北约峰会,谁也拦不住美国收获一个全新的大号鸡毛掸子。
35个国家来了23个,缺勤率超过三分之一,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冷清的一届美洲峰会。开会第一天,美国自己的媒体就开始感叹“信任危机”和“外交噩梦”。想当年,年第一届美洲峰会就是在美国办的。除了古巴被美国单方面开除会籍,其余33国悉数到场。那时的美国真的有些睥睨天下,顾盼自雄的感觉。如今从万邦来朝到遭人嫌弃,只用了28年。
不仅如此,美洲峰会的全称应该叫“美洲首脑峰会”,除了美国不让来的,让来也不来的,到会的墨西哥,乌拉圭,洪都拉斯等国只是派了部长级官员来凑数。这种单方面降低会议规格的招数其实挺损的——元首之间才能谈大事,美国提什么共同纲领,搞什么宣言我都做不了主,小角色过来凑数混吃混喝可以,拿大主意没戏。所以说,论不给美国面子,这回拉美诸国是认真的。
即便是来了,端架子甩脸子的戏码也不少。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是特朗普的好友,G20峰会上又受到过拜登的冷遇,要不是美国专门派了特使过去三催四请,博索纳罗真的会直接放美国的鸽子。
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砸场子砸得更狠——身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轮值主席国的总统,他打算组织一场由拉共体全体领导人参加的领导人峰会,时间也是6月,地点同样在洛杉矶。
虽说阿根廷政府表示,这个峰会的日程安排不会与美国组织的美洲峰会的官方议程形成冲突。但首脑峰会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开的,前期需要大量的组织沟通协调工作,低一档次的官员密集接触,商定细节,交流观点,设定议题,一切都搞定了之后,才是各国的一哥一姐走红毯坐圆桌拍大合影。拉共体这么随性的决定开会,而且还是“会中会”,明摆着就是谈什么不重要,就是奔着打美国的脸去的。
表面上看,拉美诸国是在给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三个被排除在本次峰会之外的国家撑场面,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拉美的政局一向如同钟摆左右摇摆,从周期上看,这些年的确该轮到左翼政治势力上台说话。只不过这一次钟摆摆动的幅度有些大,几个拉丁美洲大国的选举结果有一边倒的趋势。
四年前,墨西哥迎来70多年来首位左翼总统,三年前,中左翼联盟在阿根廷大选中逆转胜出,今年年底的巴西大选,前总统卢拉有望卷土重来,就连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头号小弟哥伦比亚,左翼政党的候选人也领跑今年大选的首轮投票。
如果巴西和哥伦比亚全部左转,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占拉美人口总数80%的七大国将全部由左翼政治团体执政,美国的后院就不再是后院,甚至有变成前线的可能。
美洲苦美国久矣,虽说现在还远不到能和美国掰手腕子的地步,但拿到史上最好一手牌的拉美至少有了叫板的底气。
诞生于年的门罗主义是立国不久的美国第一次向世界发声:美洲是我的,不相干的国家滚粗!当时的美国不是现在的蓝星一霸,年美国的常备陆军只有区区人,单独拎出来分分钟被欧洲列强吊打,但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美国这一边。
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不说了,时至今日,由海向陆打击美国仍是天顶星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从外部局势上看,当时的列强也没有能力真的动美国的奶酪——西班牙老迈不堪,反殖民起义风起云涌;反法同盟击垮了拿破仑,法国对美洲心有余而力不足;英国对独立后散装的拉丁美洲乐见其成,准备大规模倾销,抢占市场;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神圣同盟”抢地盘不行,坑队友第一名,稍有挫折就忙着背刺盟友;
至于新独立的拉美各国,真的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既然美国愿意当矬子里的这个将军,那么天塌下来就砸不到自己。
只不过,19世纪的各国谁也没开上帝视角,谁能想到后来的美国能强悍到这样的程度。
墨西哥的近代史其实应该叫《美国:我的冤种邻居》。美国对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say嗨嗨,墨西哥就要对故土说拜拜——美墨战争开战两年,墨西哥的国土面积就打了七折。拉美诸国这才意识到,这位屠龙少年从一开始就是憋着当恶龙的。
从年前的“门罗主义”过渡到20世纪初,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更新了美国国策2.0版本:著名的“大棒政策”。羽翼渐丰的美国开始拿拉美诸国练手,用炮舰堵门的方式说话。
对此拉美各国苦不堪言:不是说胡萝卜加大棒吗?怎么天天都是大棒子往脑门子上招呼,你这是外交还是他喵的打地鼠啊?!
到了二战结束冷战大幕拉开,拉美更是美国绝对的禁地后花园。苏联瞄一眼古巴,美国就不惜抡着核弹找对方玩命,其他国家虽说不用被封锁制裁几十年,日子一样不好过。
在亚洲、非洲、东欧和中东,美国想搞风搞雨,往往还要借助NGO这样的白手套,以颜色革命之类的方式躲在后面煽风点火,但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美国一般都是撸起袖子亲自开干,连遮羞布都懒得给一块。
修理海地和尼加拉瓜,直接入侵格林纳达,抓捕巴拿马总统,中情局为了一家美资水果公司推翻危地马拉政府,两次颠覆多米尼加,左派右派通杀……
距离稍远一些的南美,则喜提常年军事政变大礼包。美国直接搞起了“美洲学院”培训计划,定向招收各国大小军阀。三年模拟五年演习,各种华盛顿密卷,中情局一对一辅导,几十年来,拉美政变上台的军政府都是一个学校教出来的。
智利总统阿连德在自家总统府门前被打成筛子,阿根廷年的那场军事政变,叛军秘密指挥部就设在美国大使馆,巴西和玻利维亚政变的时候,美国军援的箱子连标签都还没来得及拆……
除了硬桥硬马地搞颠覆,美国在拉美地区还一贯用经济软刀子杀人。
年伊朗巴列维国王下台,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企业倒闭数达到年水平,失业率超过经济大萧条时代。但结果却是美国生病,美洲吃药。
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钱,拉美就必须全面放开市场,搞自由化,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经济飓风过处,寸草不生,上世纪80年代也被称为拉美“失去的十年”。
从历史到现在,从政权颠覆到经济洗劫,拉丁美洲对美国的仇恨是祖传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美国是那个天天挨削的,也不能对施暴者感恩戴德,天天白加黑,不打鸡血不出门,每天精神饱满地为仇家打工。
美洲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些仇,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去年杨洁篪在阿拉斯加对美国打的脸,到现在巴掌印都没下去。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比五。为了打压中国,美国算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结果老大奈何不了老二,这局面就很尴尬了。
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有能力决定自己命运的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是观风色选边站,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才冲上去打太平拳。眼见着美国腾不出手来,拉美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地一边倒,让干啥干啥。
既然实力不能碾压,该给的实惠就不能少了。
年首届美洲峰会的时候,各国之所以愿意听美国的,是因为美国一纸“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如果当初这件事真的成了,整个美洲就会实现经济一体化,零关税零门槛,大家都能小钱钱赚到飞起。但美国一向是只许自己占便宜,尽让别人吃亏,这个构想耗到5年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想要骗拉美各国继续拧成一股绳,美国至少也要先画张饼啊……
画饼?来了。
调动投资、振兴机构、清洁能源就业、弹性供应链和可持续贸易。这是拜登打算在峰会上推广的“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计划。
看上去很美,但拜登还没张嘴,美洲朋友圈就被动图和表情包刷屏——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据说,本届美洲峰会的目标之一是“显著改善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但美国却把古巴拦在了门外。要知道,过去三年,古巴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研制出新冠疫苗的美洲国家,目前还有至少名古巴医生奋战在拉美各国的抗疫一线,没有他们,各国的防疫红线早就崩了。
不接纳古巴,不提供医生,疫苗质次价高还不管够,美国拿什么让拉美诸国相信,跟着美国混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美国对拉美掌控力的下降,不仅体现在公共产品供应能力不足。经济上吸引来的下降才是更致命的。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西半球近岸法案》,美国财长耶伦也抛出了“盟友外包”的概念。根据耶伦的说法,美国今后将把供应链转移到“可信赖国家”。拉美就在美国所谓的“近岸外包”范畴之内。但这种远期利好要建立在两件事的基础上:一,美国企业愿意从中国撤资,跑到拉美另起炉灶;二,拉美各国集体脑子进水,放着好好的钱不赚,与中国市场脱钩。
拉美:呵呵,我们脑门上刻着“白痴”两个字了吗?
近看自身,远看东盟。刚刚结束不久的美国-东盟峰会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什么牛鬼蛇神都照得出来。
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是一个既不会降低关税,也不增加出口配额,不提争端解决机制,也没有对补贴和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经济协定。主要照顾的就是美国最关切的碳减排、洗钱和避税问题,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