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拜登总统结束了3天欧洲访问,通过北约峰会、七国峰会和美欧峰会协调对俄政策,收紧对俄罗斯的遏制力度。就在3月2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俄罗斯“从来没有被孤立”,他特别提到俄中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俄罗斯正在与印度发展“特殊的特惠伙伴关系”。面对新情况,如何客观看待乌克兰危机给中国战略带来的影响?欧洲乱局和美俄对抗形势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战略风险,还是蕴藏着新的战略机遇?
3月24日,拜登总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被记者捕捉一张表情包
首先,俄乌冲突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从短期看,拜登总统的确实现了美国的目标:遏制了俄罗斯,控制了欧盟,复活了北约,挑起了“新冷战”,但拜登政府这种“拱火”政策也面临巨大的战争风险,连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的法国和德国都越来越不满,北约与俄罗斯面临开战风险,让不少欧洲国家暗捏一把汗。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美俄全面对抗,与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将中国确定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战略存在着根本矛盾。也就是说,如果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在俄罗斯方向“不可自拔”,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就将成为一招“死棋”。
3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布鲁塞尔出席G7峰会期间搭肩并行
第二,要从全球格局的视角看待俄罗斯的地位和中俄关系。全球性“力量平衡”从来没有像当前这样有被全面打破的危险,特别是全球军事力量的平衡,一旦出现严重失衡,国际秩序将面临无休止的动荡。在全球格局中出现单独应对西方列强“群殴”的局面,并不是中国中长期战略的最佳选项。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在经济和外交上被“严重孤立”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参加美乌首次外长和防长“2+2”会谈
第三,美国一方面声称如果中国不配合“制裁”俄罗斯,就要中国付出“代价”,一方面持续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变相地支持“台独”,在新疆和香港等问题说三道四,对中国仍然逼得很紧。他们沿袭着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以为中国还是年前的中国。乌克兰危机让美国政府彻底暴露了“狐狸的尾巴”,所谓“尊重主权”实际上只是其遏制他国的“挡箭牌”而已。
上述三个方面对思考中国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比如,中俄关系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的典范,“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甚至“没有上限”,但从今年2月4日中俄发表的《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中可以发现,中俄强调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的是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内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也就是说,中俄合作的“底线”指的就是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宗旨和原则。中俄合作不能突破这个“天花板”。
美国制裁俄罗斯
中美俄大棋局
所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表示尊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不能接受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的单边制裁。日前,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美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警告美方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中方的正当权益,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强力反制。3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对中国的制裁"目前没有必要,也不合适",这说明中国的斗争和警告是有效的,中国的立场是正确的。
因此,看待中俄关系需要建立在三种思维前提上:一是国际战略高度,二是维护中国自身国家利益,三是维护以联合国为框架的国际秩序。不管有没有发生乌克兰危机,只要美国不改变其地缘战略攻势,中俄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方面就存在共同利益,这不是乌克兰危机等地区安全能轻易动摇的。中俄关系也存在相互依赖的双边经贸关系,在俄乌冲突发生前后都是如此,不是任何国家通过施压所能改变。
战争与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运转
此外,像拜登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形式将台湾从中国地图中“切割”出去,还通过其它手段为“台独”势力背书,极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又必须明确揭露和反对美国搞“双重标准”。从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看,乌克兰问题是美国打入俄罗斯“后院”的一枚“棋子”,而台湾问题却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最近几天,美国针对中国开始了外交和军事行动,对中国主权和东亚地区稳定“搞破坏”,美国怂恿日本政府在东海、台海和南海采取动作,指责中国“试图以武力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还与菲律宾举行30年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人为地制造南海紧张局势。美国还联合澳大利亚渲染中国威胁论,竭力阻止中国与南太国家所罗门群岛之间的警务合作。#拜登提超8千亿军费“对抗中俄”#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试图阻止所罗门群岛和中国之间的警务安全合作协议。
乌克兰危机回不到原点,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大国关系还将继续演变,甚至加速。然而,没有“乱局”,哪有“变局”,更不会出现有利于自己的“新局”。出现了变局和变量,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们要学会回避战略风险,还要学会寻找和抓住可能出现的战略机遇。比如,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没有像对俄罗斯那样严密,四处“漏风”,拜登政府正在通过外交和军事攻势来掩盖自己的“软肋”。只要中国、俄罗斯、包括印度在内等地区性大国,坚持维护全球力量平衡和维护多边主义,美西方国家就闹腾不到哪去。
还有,东盟国家坚持经济发展为第一的国家战略目标,不愿意选边站队,不希望本地区乱起来,这就是对美国单边主义和“印太战略”的强大制约力量,沙特、阿联酋等中东能源国家对美国表现出来的“集体反感”,中美洲和南美后院正在日益升高的反美和反西方情绪,像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古巴等国,都是让美国很是“头疼”,这在全球战略层面就是对中国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好好利用,从中寻找或创造战略机遇。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3月24日表示,他相信中国仍想尽一切努力避免乌克兰局势升级
美国政府最怕的就是中国的“错位出击”,只要沉住气,打“太极拳”,抓住美国的“七寸”就猛打一阵,只要让美国感到了“痛”,既是很不情愿,他们也会寻求与中国进行妥协,也才会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总之,中国要未雨绸缪,充分利用自身的和“新兴国家”的优势,下“先手棋”,逐步夺取战略主动权,推动地区和国际秩序朝有助于中国发展的方向演变。
印度总理莫迪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