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关键词
大航海时代
福船
以下全文共个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往来贸易的行商坐贾,更离不开载满百姓财富梦想的商船。拥有航海技术和工具,海洋就是送你去往天涯海角的坦途。勤劳智慧的漳州儿女很早就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中国历代重大海事活动几乎都以福船为主体。
密封线
皇帝
郑和,你走遍南北,这次可有收获?
启奏陛下,臣走遍江浙、八闽,唯福船能担此重任。
郑和
皇帝
福船?
是的陛下,这种福船,不但便于装卸管理货物,一旦遇暴风雨,还能保证船只不漏、不沉……
吴朴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的几百年中,几乎无人能及。
当时皇帝命令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对于航船的要求非常高。
而福船是我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秀的木质帆船,是中国尖底型海船最优秀的代表。它不仅适合做深海捕捞的渔船,还适合做远洋运输的货船,同时也是明朝水师的主要战船。
明代福船模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海船钉造项目传承人吴添才说,明清时期是东山造船业的全盛时期,东山海船基本上以福船为主,船匠们在钉造实践中总结积累了船型、船长与船宽、船长与桅高等一整套独有的营造法则。
东山海船钉造技术复原古船模型
传统木质海船分为运输船、渔船及战船三大类,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稳定性好,非常适合东山海域乃至台湾海峡的海况。福船之所以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秀的木质帆船,关键就在于它的“水密隔舱”技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海船钉造项目传承人吴添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有个“水密隔舱”的定造保护,东山从古至今都按照“水密隔舱”去做船,比如船缝漏水了,水就无法从仓里过渡,船就不会沉,这叫水密隔舱,是个很重要的技术。
当过漳州渔业船舶检验处处长的吴家全,对这样的造船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
吴家全
把一条船隔成几个仓,几个舱室密封,水流不出,他处的水也流不过去,隔成几个房间相互独立。
福船剖解结构模型摄于福州福船文化馆
对于整艘木帆船来讲,水密隔舱的数量不固定,它与船的大小和船的用途有关。一般情况下,船只越大,隔舱就越多。此外,海船上采用水密隔板取代加设肋骨工艺,简化了造船工艺,缩短了造船周期。
漳州海丝文化爱好者、摄影达人吴瑜坤
“水密隔舱”技术是福船的重点,当时是最先进的保障安全的技术,是我们闽南人的发明。到八九十年代,这船还存在。
超大型福船被商人和海盗们通称为“宝船”。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艘万吨船。当年,漳州月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
王俞现所著的《中国商帮年》一书中认为,当时闽南商人中的漳州人能够独占鳌头,与身为宦官的漳州府人王景弘有关。王景弘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副使,先后5次跟随船队南行。
由于对福船的青睐,郑和曾命王景弘招募大批沿海的漳州人成为下西洋的水手。从那时起,漳州商人开始通过马尼拉、长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澳门等港口,进行白银贸易,向外的移民也因此大增。
其中,在马尼拉的漳州海澄人十居其八。清乾隆年间,漳州商人兴起到暹罗造船买米,两三个月时间就能造成一艘载重吨的大船,其后暹罗的华侨乃至暹罗国王都投资建造并拥有相同式样的中国帆船。
吴瑜坤
除了民用的福船多,明朝戚继光也利用不同类型福船的战斗性能,屡屡战胜了倭寇的船队,获得较辉煌的战果。
戚继光舰队大福船
因为福船技术的先进性,在欧洲诸多的文献、字典、辞书中,“中国帆船”早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名词,葡萄牙语、荷兰文、法文,英文,甚至是日本都借用了闽南语“船”的发音。由此可见,福建帆船在海外也是影响深远。
作为华夏文明,特别是福建海洋文明的传播者,福船以其独具的良好航海性能,在历次封使团渡海中福船从未留下海难记录,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骄傲”,也见证了漳州海商的崛起。
年的大员港(台南),港区浮着欧洲商船与福船。此图为荷兰画家作品,藏于荷兰菲士兰博物馆
(图片来源:《历史转折时期的漳州月港》)
总策划·于晓岩张祝发
策册划·郭江明洪爱娜
统是筹·张婷姝胡小玲
采是写·李晓明
播呃音·悦发洋
情啊景王啊冬杨啊森
是的是·王呃博晓啊强杨啊森
模我拟晓啊强沈乾毅
编呃辑·陈烨玲
制去作·林志强
监想制·李志*赖明杨杨是丹
总监制·刘丽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