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加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万人ldquo围观rdquo
TUhjnbcbe - 2022/3/16 14:09:00
白癜风症状图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621/6344211.html

你听说过“诺奖魔咒”吗?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籍作家首位获得者。而自从获得“诺奖”之后,莫言好像沉寂了下来,没有新作品输出。

这时候有一种声音出现了,有些人认为莫言陷入了“诺奖魔咒”:得了“诺奖”就很难持续创作了。

在距离上一部书出版10年的今天,莫言终于携新书归来,也印证了曾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的预测:“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

这次,莫言不仅带着作品归来了,还选择了不同以往的新方式:直播。

莫言这次的腾讯微视新书分享会,与央视主持人王宁、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以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毕飞宇一起进行了线上文学对读,与读者分享这部时隔10年之久的作品。

在这场直播之前,或许你根本不会想到莫言会和直播联系到一起。莫言,就是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在腾讯微视读书分享会的直播中,配合着主持人的提问,莫言聊了许多。

1

为什么是《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是莫言的朋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戏谑之词。

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传统意义上大器晚成的人;另外一层,也是那些前半生以装疯卖傻保护自己,体验奇特的乐趣,在后半生却大放异彩,令人刮目相看的人。

生活中的这些人,说自己“傻”,却是最精明的,那些自认为聪明,说别人傻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傻瓜。

“晚熟的人”,也是莫言对于自己,甚至是广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对于自己的期望。

每一个文学家或者艺术家,过早定型,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过早定型,过早成熟,他们在任何阶段,都是希望能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变化,成为一个“晚熟的人”,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和艺术创造力保持得更长久。

这次《晚熟的人》是莫言艺术创作之路中一次新的尝试。

莫言不认为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够证明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事实上,鲁迅、沈从文、契柯夫、莫泊桑等伟大作家都是深耕于中短篇小说的范例,他们的成就,不言而喻。

莫言也坦言,长篇小说不管是从体量,还是广度和深度上,对生活反映的丰富性上的确超越了中短篇小说,他也依然拥有着长篇梦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希望再次拿出来的长篇小说艺术水平能够更高,让读者耳目一新。

2

这次

他真正把自己写到了故事里

这次这本新书《晚熟的人》,莫言作为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这部作品中的人物“莫言”,深度地介入到了这本书中。

知识分子还乡视角的小说,已经延续了上百年,从鲁迅的《故乡》到很多欧美作家的著作,都有类似的返乡视角。80年代初期,莫言学习写作时就开始使用这样的视角,至今仍在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他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人,随着莫言的年龄、视野和思想的复杂程度发生变化,他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他的作家身份发生了变化,更添了一层复杂的色彩。

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网络信息社会,同样是回乡的视角,但由于人、时代和故事都发生了变化,这个经典的视角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晚熟的人》中,那些第一人称的“我”,被莫言替换成了真正的自己,写进了故事里。他以自己的视角带领着读者回到高密东北乡,去观察那些变化。

小说中的“莫言”就像是他的分身,他观察着小说中的“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和小说中的“莫言”互相对视,这种关系就像是,孙悟空拔下了一根毫毛,变成了猴子。

3

打破“诺奖魔咒”

他一直在努力

“诺奖魔咒”,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直是一个难以逃避的问题,大部分获奖作者由于获奖时年龄较大,创作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在获奖后很难再有力作出现。

当然,也有很多获奖作家在获奖后依然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比如马尔克斯,在获奖后,他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至今还在被我们阅读和传播的著作。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最初的年,因为四处参与讲座和会议,莫言甚至一整年都没有看一部书。

尽管这些年发表的作品并不多,他依然是那个讲故事的人,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构思,一直在查阅资料,甚至在查阅资料上花费的时间比写作还要多。

被问及这本《晚熟的人》是否能够回答大众对于“诺奖魔咒”的质疑,莫言坦言:“这本书能否对“诺奖魔咒”作出回答,需要让读者来判断。”

4

流量冲不走文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流量”这个词被谈到的也越来越多。而在谈及流量这个话题时,莫言出乎意料地显得很老练,甚至透露,流量一词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

他接下来的话,也让在场的嘉宾和观众笑了起来,“流量是我少年时期就很熟悉的词,那时候每到暑期,我家房后河的上游水库就会开闸泄洪,水利部门就会播报将有多少‘流量’通过。”

被问到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流量时,他笑称:“我只知道流量多了就得开闸泄洪,不然容易发洪水。”

这句话,放在互联网的流量上又何尝不适用呢,流量一词,我们不能断定其好坏,但不可否认的是,流量过大,一定会有所危害。

当然,即使流量再大,也冲不走文学,文学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是语言的艺术,不会依附于流量而存在。

莫言直言:“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科学的发展能直接改变人的生活。但文学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不是这么发挥的。”

在腾讯微视读书分享会的直播中,莫言还耐心回答了几位网友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直播现场,莫言的好友毕飞宇和李敬泽就莫言的新书发表了看法,一起追忆过去,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腾讯微视读书分享会的直播过程中设置了三次抽奖,抽取莫言签名版《晚熟的人》送给读者,这几度燃起了直播间网友的热情,纷纷刷屏。

莫言老师更是笑称:“以后直播就一句话都不说,一直抽奖。”

莫言腾讯微视读书分享会的直播首秀最终累计观看人数高达万,社交媒体总曝光量更是高达1.7亿。

《晚熟的人》这部作品,是一部“晚到的新作”,也是莫言与读者的久别重逢,盛名之下,“晚熟”的莫言还在努力给读者带来新东西,也致力于给文学界带去更好的作品。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人ldquo围观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