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加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拉丁美洲史拉美债务危机以及地区经济一
TUhjnbcbe - 2022/11/19 22:46:00
自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54.html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主要国家都进入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百业待兴,十分需要资金,因此,便开始较多地举借外债,外债数额逐年增多。但在70年代之前,各国对举借外债都比较谨慎,基本上量力而行,规模没有搞得很大,负债率不高,偿债率也控制在危险线之内。

债务危机与“停滞的十年”

年拉美公共外债的累计额仅为22.5亿美元,年为59亿美元,年为亿美元。2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3%。然而,进入70年代后,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或是仰仗本身拥有丰富的石油或其他矿产资源,以及国际上石油和某些矿产品价格的提高;或是由于本国经济持续多年一直处于高速和良好的增长状态之下,开始头脑发热,片面追求高速度、高增长,便不顾国力,不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大肆举借外债。

而且这时国际金融市场由于石油美元的猛增和西方国家资本的相对过剩,出现了游资猛增、资金供过于求的现象,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从而诱使拉美国家大举借债。70年代,拉美国家举借外债的增长速度和幅度都大大加快:-年的外债年平均增长率已升至近2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高达28%;年拉美的外债总额已超过亿美元,仅公共债务就达亿美元,比年增加了8倍多。

而且,债务结构和债务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70年代之前,外债一直是以官方借贷为主,但从70年代中期起,私人借贷资金逐渐超过官方资金,到80年代初高达70%;商务外债、公共外债和中、短期外债在外债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外债中欧洲货币大幅度减少,大量向美元集中。在拉美国家中,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3个最大的债务国,其外债总额占拉美外债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余6个主要债务国是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智利、玻利维亚和乌拉圭,这9国的外额占拉美外债总额的90%.客观地讲,拉美大量举借外债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作用和影响。

从积极方面说,外债可弥补拉美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资金的严重不足,加速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促进国内投资,特别是支持了一些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如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工程,墨西哥的海上石油开采工程等);可弥补这些国家的财*收支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且在一般的债务危机时,还可解决偿还一些紧急债务的燃眉之急,减缓国内经济危机,支持国内的经济调整,等等。但从消极影响和所带来的弊病来看,它会刺激或推动举债国的通货膨胀;会由于偿付巨额利息而造成举债国的大量财富向外流失。

据泛美银行公布的数字,仅-年间,拉美债务国所支出的利息就高达亿美元,80年代拉美债务国偿付外债的利息要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4%;此外,由于举债可暂时维持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掩盖这种模式所产生的矛盾和缺陷,因而也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调整,使其经济内部的诸多矛盾越积越深,容易导致爆发经济危机;一旦对外债的驾驭能力失控,所引发的债务危机会对债务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引发80年代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外部环境看,进入80年代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寻找摆脱经济滞胀困境的出路,美国里根*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利率。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率也立即拔高,并在整个8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年的年平均利率为5.85%,相当于-年时的6倍。而且由于美国经济形势好转,美元汇率在这一时期变得十分坚挺。但拉美国家的货币却因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而日趋贬值,这样,以美元为主的外债实际上大大增值了。

然而,进入80年代后,国际贸易环境大为恶化,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自然深受其害。年拉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仅为年的80%左右(石油及其产品除外),-年的年平均商品出口值仅为年的78.5%。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了债务危机,而且还迫使拉美国家长期陷于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而难以摆脱。

此外,世界石油市场的两次大幅度提价,对那些拉美非产油国来说也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它们用于进口石油的支出成几何倍数地增长,国际收支为此日趋恶化。从国内因素来看,二战后大多数拉美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追求经济高增长,许多国家为此制定了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投资规模一般都超过国内储蓄水平,因此,便用举借外债进行弥补。70年代外债规模之大和增长之迅速,已远非拉美国家的国力所能承受。

而且,许多拉美国家对外债管理失当,负债率和偿债率过高;在外债的使用上也多有不合理之处,过多地把外债用于周期长、收效慢的工程上,使借来的资金不能及时创造偿债能力;有些国家甚至把外债用于战争和购买*火上(如阿根廷在马岛战争时期,中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危机时期),更是无法偿还外债。由于上述诸种国内外原因,至80年代初期,一场空前严重、持续时间很长、并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债务危机终于爆发了。它首先发自墨西哥。

墨西哥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在年的石油提价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因此便以为有了雄厚的本钱,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举借用外债,并把所借外债大部分投资于石油部门。到年,墨西哥公共外债总额已高达.75亿美元之巨,成为拉美第二大债务国。年,墨西哥到期的公共外债本息已达.3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下降至危险线,其他经济因素也日趋恶化。从而,一场空前严重的债务危机蔓延到了拉美的主要债务国。

此外,债务危机还扩大了拉美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加深了对外部的依赖;同时也由于影响到拉美吸收外资的能力,使得西方国家的资本减少了盈利场所,从而影响到了西方经济的增速;更严重的是,庞大的债务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疽痈,时刻都在威胁着国际金融的稳定和国际金融融资的正常进行。由于这场拉美债务危机规模大、来势猛、波及面广,它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

年拉美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年甚至下降为-3%;年与年相比,人均收入降低9.3%,投资降低32.5%;进口减少35%。年下半年-年是调整的第二阶段。这是拉美债务国与债权国和债权组织在债务问题上斗争最为激烈和尖锐的时期。第一阶段紧缩衰退型的调整*策到这时已无法维持下去,衰退和停滞的经济再也无法承受不堪负担的债务重负。

年初,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国、牙买加、秘鲁、古巴等30余个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总统、总理、外长或财长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拉美解决体系会议,制定了一项重新谈判外债的新战略,签署了《基多声明》和《行动纲领》。同年6月,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11个主要拉美债务国的外长或财长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举行第一次拉美国家专门讨论外债问题的会议,签署了《卡塔赫纳协议书》,并决定成立“拉美债务国协调委员会”(也称卡塔赫纳集团),作为拉美债务国与债权国和债权组织进行直接对话的机构,并定期讨论外债问题。

此外,年8月,古巴在哈瓦那发起召开了有30多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代表参加的“大陆对话会议”,专门讨论外债问题;年9月,在加拉加斯召开的拉美解决体系第14次理事会上,拉美国家在外债问题上形成了共同立场。此外,拉美国家还注意与非洲和亚洲的债务国协调在还债问题上的立场。

债权组织和债权国经过与债务国的不断谈判,并随着拉美经济和债务形势的恶化和以组成卡塔赫纳集团为标志的拉美债务国在还债问题上团结合作的加强,逐渐认识到拉美的债务已不是一时的资金周转不灵问题,而是丧失了还债能力问题,如果继续要求债务国一味紧缩国内需求来偿还债务,而不考虑经济的适度增长,不仅实际上达不到还债目的,而且还可能失去拉美市场,甚至引起*治上的后果;特别是如果不改变僵硬的立场,逼债过甚,可能会使许多拉美债务国干脆倒账,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反过来损害自身利益。特别是美国,更不愿意失去一个*局比较稳定、与美国维持较好关系的“后院”。

出于这些考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债权国先后提出了一些重新安排债务、放宽偿债条件、给中等收入国家增加新贷款以使其获得机会和时间恢复经济、创造缓和债务危机的条件等计划或方案。年9月,美国财长贝克提出《贝克计划》,承认借贷双方都有责任共同解决债务危机,重视与债务国的对话,采纳拉美国家提出的“以发展促还债”的主张,向重债国提供大笔新贷款,帮助债务国恢复经济增长,以提高还债能力。

后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贝克计划》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但在这一阶段,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债务问题开始缓解。年后,拉美的债务调整进入第三阶段。西方债权国及债权组织在与拉美债务国的多年连续不断的谈判和寻找缓解债务危机的办法的过程中,最终认识到拉美的巨额债务实际上是无法如实还清的,如果继续要求拉美债务国按债务的名义价值还本付息,那么拉美债务国将永无翻身之日,这样对西方经济也会带来更多的损害。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债权国和组织终于接受了拉美国家提出的减免债务本息的要求。

年3月,美国布什*府的财长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布雷迪计划》,主要内容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筹集-亿美元的财*支持,鼓励和资助债权银行与债务国达成协议,在3年内减少它们所欠这些银行债务本息的20%;通过将债务换成低面值债券、等面值低利率债券或债务国的国内企业股权的方法来减免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作为条件,债务国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计划,以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相对说来,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债务国利益的可行做法,因此,受到了各拉美债务国的欢迎。

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都对原来封闭、内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经济为此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逐渐摆脱了债务危机。尽管如此,拉美的外债至今总额依然十分庞大,离开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二战后,拉美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到:拉美国家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基本相同,彼此加强合作和经济往来,取长补短,对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是大有帮助的。实际上,工业大国的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贸易时的比价一直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结果是处于国际贸易体系中心的发达国家得利占便宜,而处于这一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吃亏受损。而且,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国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而工业国对进口发展中国家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将持续不平衡,国民经济也无法发展。

而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中国家应建立自己的共同市场,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保护*策,并在共同市场内部实行国际分工和专业化措施以发展各国经济。但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又面临着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耐用消费工业品需要大规模生产,而拉美国家或因生活水平低下,或因人口较少,本国市场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国内市场相当狭小,再加上各国之间又缺乏必要的联系,因此,工业发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普雷维什认为解决市场狭小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其第一阶段可采取自由贸易的形式,但最终目标应是建立较高层次的共同市场。

年,以普雷维什为首的拉美经委会提出了通过市场一体化促进拉美经济发展的建议,后被各拉美国家逐步采纳。拉美经济一体化大致经历了以下这样一个较长的历程:拉美的一体化运动首先在中美洲地区兴起。这一地区的国家都是国土不大、人口不多、经济比较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因而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拉美经委会的推动下,年中美洲5国通过决议,表示要通过交换产品、协调各自的发展计划,建立共同感兴趣的企业,以促进经济的一体化,形成更广阔的市场。

为此,专门成立了中美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以推动各自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上述的决议还不能满足当时迅速发展的替代进口工业化的需要,于是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4国签署了《中美洲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多边条约》,要求在条约正式生效时对本地区的组商品免征关税,并在10年内扩大到本地区的全部产品。年,拉美自由贸易协会在本地区的出口额为45.83亿美元,占成员国出口总额的13.3%;其中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地区出口额为6.1亿美元,占成员出口总额的27%。

在一体化进程的初始阶段,由于各国在如何调节相互的利益关系、互助互利等方面经验不足,而各成员国在幅员、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方面又相差很大,甚至非常悬殊,结果各一体化组织采取的措施并没有给成员国带来均等的好处和利益,因此,各国对一体化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受惠少的国家自然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70年代,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相继放弃了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转为采取新自由主义发展战略,把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身上,因此,便忽视了加强与本地区国家间的经济往来。7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充斥,各国都可以很方便地向国际私人银行取得贷款和发展基金,觉得无需再协调行动采取共同对策,因而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兴趣也大为减弱。而且,当时拉美经济一体化大多仿照欧洲一体化模式,不太切合拉美实际,在技术上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实际效率不高,也造成了成员国对一体化兴趣和热情的减退。

80年代初,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各国经济急剧衰退,经济形势恶化,外汇严重短缺,拉美地区内部的贸易急剧下降,上述的各一体化组织因此而陷入了瘫痪状态。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近10年时间里,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处于低潮和停滞状态。在拉美爆发债务危机期间,发达国家非但没有积极帮助拉美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反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高利率*策,使拉美国家的出口遭受了严重损失。

而且在实践中,许多拉美国家也感到,在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拉美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开放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策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因此,主张重新恢复一体化运动。80年代后期,大多数拉美国家经济都已走出低谷,开始恢复生机,拉美的一体化运动也因此而开始恢复。各一体化组织也对内部的结构和机制进行了调整,使之更适合新形势下的运作。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而引起的战后雅尔塔体系的解体,世界各地区经济集团化、一体化趋势加强,拉美一体化进程又再度活跃起来,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向前发展。旧有的一些组织得到了改组和调整,许多新的一体化组织建立了起来。除古巴以外的所有拉美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了相关的一体化组织。

90年代以来已经签约或以协议形式宣布建立的主要组织有:

(1)安第斯自由贸易区。年,原安第斯集团成员国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5国总统达成协议,决定从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间实行零关税,对外实行共同关税率。由于各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实行共同关税存在分歧,结果直到年10月1日才正式成立。秘鲁由于国内问题暂不参加。

(2)三国集团。由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3国组成。这3国都是石油生产国,早就有来往与合作,在调解中美洲危机中还曾组成孔塔多拉集团。年,3国总统签署《纽约声明》,表示要逐步降低关税,成立自由贸易区。

结语

年6月,3国经过两年半的艰苦谈判和努力,签订《三边协定》,决定从年1月1日起成立自由贸易区,将在以后10年内逐步减免关税。

1
查看完整版本: 拉丁美洲史拉美债务危机以及地区经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