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加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经济角度看美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的
TUhjnbcbe - 2023/1/14 20:41:00

引言

从经济角度看美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1.服务业发展缓慢

这一时期,服务业有所发展但还很弱小,不论从产值还是从就业看,都远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形成对主导产业的替代趋势。据统计,这一时期美方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略高于10%,其中服务业的占比就更低。一八一〇年的服务业就业占比仅为3.5%。虽然这一比例缓慢上升,但是直到一八六〇年才上升为6.4%。尽管服务业的就业绝对值的增速高于总体增速和农业就业的增速,但要低于制造业就业的增速。

2.货币银行业的起步

第一,金银复本位制和商业银行。受西班牙比索的影响,美方采用了以元为单位的十进制货币,并确定了金银复本位制。虽然*金和白银相对价格不稳定导致美方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但这一初始货币制度对美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形成了利好。商业银行这一时期在美方出现,年前仅有3家,世纪之交已有20家,年则增至88家。这些银行的票据作为货币凭证进入流通领域,容易扰乱货币市场,从而对建立货币体系提出了要求。

第二,“合众国第一银行”的成立。年,“合众国第一银行”在费城成立。该行通过发行纸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货币需求,而以金银储备向国外购买商品。这一体系已然现出了“负债经济”的雏形,因为纸币发行量会大大超过金银实际存量,只不过当时“负债”还限于国内。

这也说明当今美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有历史根源的。该银行的借贷*策极为保守,对各州银行形成负债并定期兑现,从而有效抑制了各州银行滥发票据,实际上成为当时的“最后贷款人”和*府财*“管理员”,即承担了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从而促进了货币稳定和信用扩张。出于对“违宪”的争论、对经济主权的保护以及*治斗争等原因,“合众国第一银行”未能持续下去。

第三,“合众国第二银行”的成立。年的英美战争导致美方*府形成了大量的*府债务。随着货币兑现暂停,货币市场出现混乱,“合众国第二银行”应运而生。“第二银行”与“第一银行”并无本质差别,但是对金银货币储备要求更严,并对货币银行体系进行管控。

其管控措施包括:一是凭借其通过发行纸币而取得的货币储备优势,在不吸收各州银行储备的条件下,成为州银行的最后借款人;二是定期向各州银行兑换货币,降低了州立银行滥发纸币的需求;三是形成了对外汇交易的较强控制力。这些措施促进了全国币值统一,降低了货币流通的成本。“合众国第二银行”也通过承担更多的中央银行职能,具备了通过信贷措施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能力。

第四,经济波动和金融监管。“合众国第二银行”的消亡引发了各州立银行滥发纸币的行为,人们对纸币信心下滑,纷纷要求兑换金属货币,超出了商业银行的兑付能力,这被认为是美方年代出现首次通货膨胀及—年大衰退的一个原因。这一时期美方对银行制度和金融的监管尝试奠定了其货币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基础,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比如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前身“萨福克银行制度”、联邦存款保险的前身《安全基金法》以及自由银行制这一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制度等。年加州发现金矿以及随之而来的淘金热,使美方的硬通货存量以8.5%的年均速度增长到年,从而形成了较长的经济繁荣期,但也再度催生了通货膨胀。

3.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

年,美方的工业产值占比超过农业。为此,有部分观点据此将年作为美方工业经济时代的起点。本文之所以把南北战争作为美方农业经济社会转型为工业经济时代的时间节点,主要是因为:

第一,南北战争摧毁了美方旧的经济制度,*权由传统农场主手中移交到工业企业家手中,国家命运开始由最期盼工业化到来的力量掌控;

第二,多万奴隶在南北战争后变为自由人,为工业化和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

第三,19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方的工业化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时期,虽然农业因技术进步、西进运动等原因继续稳步发展,但制造业凭借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对农业的替代,并呈现出重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新特点。

美方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其制造业产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更是超过英、法、德三国制造业产值的总和。金融资本的出现、重工业对大额资金的需求、城市化进程中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美方金融业的发展。

美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战时的中央管制经济以及两次大战之间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罗斯福新*,使“看得见的手”在美方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极大促进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其金融体系也得到健全。

4.制造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

第一,从产值来看,以南北战争结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为起点,美方开始了主导产业的更替。据统计,年美方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占GDP一半以上;年上升为农业总产值的3倍;年则跃居世界第一位。年,美方工业总产值达到世界的1/3。工业开始与农业并列并逐步替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而制造业则成为工业的核心。

以农业、制造业、采矿和建筑业的总产值为%,三者的产值在年的占比分别为53%、33%和14%;到年则分别为33%、53%和14%,即制造业与农业发生了逆转;年,美方制造业总产值为年的10.8倍。“大萧条”对美方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构成了重创,导致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是货币存量的下降抑制了支出,以及银行的倒闭阻断了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这一期间,美方工业产值降幅超过50%,制造业在年3月陷入谷底,与危机前比,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产值分别下降了80%和30%。

直到和年即“大萧条”结束4年和7年后,制造业总产出和耐用品产值才分别恢复到年的水平。尽管罗斯福新*刺激了制造业产出的增加,但就业率和制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依然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迅速缓解了美方工业产能的过剩,年美方工业生产指数为年的1.39倍。第二,从就业来看,这一时期工业包括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幅提高,其对农业的替代趋势明显,特别是重工业的就业增幅更大。

以—年为例,美方制造业工人与农民人数由1:3变为的1:1,工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33%上升到40%。—年美方部分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的增加情况:这一期间的劳动力总数增长了%,其中制造业劳动力增幅远超农业;棉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劳动力增幅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初级钢铁、铁路等重工业增幅超过制造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铁路劳动力激增。

20世纪上半叶美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能够较好反映这一时期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情况,即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年这一期间,美方劳动力总数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增长了78%。其中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持续下降,占比由年的39.6%下降到12.8%;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在年超过农业,人数由.5万人持续上升到.8万人,占比由22.4%上升到31.2%,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和占比持续上升,虽然始终高于第二产业,但这主要是由于其劳动生产率增长明显慢于第二产业以及由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变化。从劳动力增速看,总体上第二产业为最高,第三产业仅在—年这一期间超过第二产业。这主要是由于经济衰退期间第二产业就业的弹性高于第三产业而受到更大的冲击,并且当时的第三产业因对高技能劳动要求较低而更容易吸纳从第二产业分流出来的劳动力。

—年这一期间第二产业劳动力增速先降后升,这也是因为受“大萧条”之后经济复苏的影响。第三,从进出口来看,随着美方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分工地位的上升,其进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成为主要的出口商品,而粮食和原料成为主要进口商品。美方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进出口结构的对比:原材料出口占比由62%下降到25%,进口占比由8%上升到33%;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占比由22%上升到35%,进口占比由70%下降到39%。这些相对值变化,说明美方制造业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大,而国内产能的提高使美方制造业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优势。

事实上,这一时期制造业的发展是改变美方资源配置结构的核心力量。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整个工业经济时代,美方对外贸易增长较快。据统计,在—年这一期间,美方的进口额增长了9.52倍,出口额增长了6.56倍,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比重由年的24.2%上升到年的56.2%。这充分体现了制造业对美方进出口增长的显著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经济角度看美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