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为了能在中国进行传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使用了科学传教的手段,绘制与发放世界地图便是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当时西方的世界地图大多是将欧洲置于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人希望中文世界地图能将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心。于是,这引起了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微词,后来的不少中外学者还将此事作为中国古人愚昧、落后的一个重要证据。其实,此事过于言重。
几乎古代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绘制世界地图时,都是将自己置于世界地图的中心:巴比伦人将两河流域置于世界中心、古印度人将印度置于世界中心、基督教世界将耶路撒冷置于世界中心、欧洲人将欧洲置于世界中心、阿拉伯人将麦加置于世界中心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表明: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根本谈不上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之别。
利玛窦等西方人之所以有微词,那是他们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在作祟,而今天的一些中外学者仍“宣扬”此说,恐怕只能说明是他们历史知识的欠缺,甚至是无知。
1
利玛窦与《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还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越使他们骄傲,那么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他们就越自卑。”
利玛窦还写道:“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能理解那种证实大地是球形、由陆地和海洋所构成的说法,而且球体的本性就是无头无尾的。”
根据利玛窦的说法,既然世界是一个圆球,而球体是无头无尾的,也就没有所谓的“中央之国”。
在利玛窦所认知的世界地理中,中国只是亚细亚(亚洲)的一部分,而亚细亚也只是六大洲的一部分,其他的五大洲分别是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北亚墨利加(北美洲)、南亚墨利加(南美洲)和墨瓦蜡泥加(南极洲),当时还没认识到大洋洲。
但利玛窦为了让他所画的世界地图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还是将中国放在了世界地图的中心位置,这便是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此图的鲜明特点是将中国置于地图的中央。据研究,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主要是依据16世纪荷兰制图家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的世界地图所绘制的。在奥特柳斯的世界地图上,位于地图中央的是欧洲,中国被绘在最东边。
年出版的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寰宇全图》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后来的来华传教士所绘的世界地图均参照《坤舆万国全图》的图式,将中国绘在地图的中央,如艾儒略的《万国全图》、毕方济的《坤舆全图》等。《坤舆万国全图》的图式和许多地理名词沿用至今。
2
地图上的世界中心
《坤舆万国全图》展现了一种“世界中心”,在保留至今的世界地图中,还能找到其他不同世界中心的地图。
《巴比伦世界地图》
这是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之一,约制作于公元前年。这幅地图被雕刻在泥板上,并附有一篇楔形文字说明。这幅图的上方是北,内圈中拐弯的长方形代表幼发拉底河,与其横向相交的长方形是巴比伦,在其周围的8个圆圈代表其他城市。整幅图使我们对巴比伦人的世界观有所了解。尽管有证据显示,美索不达米亚商人的足迹西至地中海,东到印度洋,但他们看到的东西并没出现在这幅地图上,这幅图所关心的显然是以巴比伦为中心的宇宙,也就是说它将巴比伦置于地图的中心,即世界的中心。
贝亚图斯的《世界地图》
贝亚图斯的《世界地图》原稿附在《圣约翰启示录书评》里,该图是一名西班牙本笃教修士贝亚图斯在年创作的。此图的复刻本在10~13世纪期间被保存了下来。此图以地中海为中心,并表示了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该图描绘的是12个门徒游走传教的世界,地中海位于该图的中心,尼罗河在地中海右边,多瑙河和顿河在其左边。
《埃布斯托夫地图》
该图创作于13世纪晚期,作者不详。原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袭中被毁,现存的是一件复原作品。制图者设计这幅图是为了宣传基督教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所以它的宗教意图非常明显。地图的内容被放在受难的基督躯体上:上端是头部,下端是脚,两手分别指向南北。耶路撒冷位于地图的中心,亚洲则由此一直向东延伸。
在吕贝克出版的《圆形世界地图》
这是欧洲第一幅木版印刷的圆形世界地图,为年在德国北方小城吕贝克出版的《新编历史入门》一书中的附图。《新编历史入门》内容通俗,并无惊人之处,使其青史留名的是书中所附的《圆形世界地图》。
人们通常称这幅世界地图为“圆形世界地图”,它沿用中世纪的“T-O地图”的形式。呈圆形的整个大地被海洋所环绕,地图的方位为上东下西,右南左北。地图的上半部分为亚洲,顶端的大岛是伊甸园,但伊甸园里不是赤裸的亚当和夏娃,而是穿着衣服的两个男人。从伊甸园流出四条大河,把亚洲分为东西两半。地图右下方为非洲,左下方为欧洲。地中海没有被画出来,地图的中心是耶路撒冷。罗马教皇统治着罗马和世界,在君士坦丁堡的围墙内,教皇头戴皇冠,手持十字架,盛装端坐,十分威严。
17世纪伊斯兰地图的世界中心
荷兰莱顿大学藏有一部年的伊斯兰手稿,在这部手稿中,有一幅圆形世界地图,它是单独绘制而成的,然后被粘贴到手稿中。在这幅地图上,位于地图中央的阿拉伯半岛上画着天房克尔白,克尔白是麦加禁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阿拉伯半岛周围的蓝色水体,应分别是红海和波斯湾。此图以麦加为中心,反映了伊斯兰世界正统的*治和美学价值。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圆形地图
该图为马哈茂德·喀什噶里所绘,喀什噶里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生于年,卒于年,是维吾尔族著名学者,今新疆喀什市西南48公里的乌帕尔乡阿孜赫村就是他的诞生地。
喀什噶里在11世纪60年代末,来到当时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巴格达,在—年间,用阿拉伯文编纂出世界第一部阿拉伯语与突厥语的对照词典——《突厥语大词典》。在《突厥语大词典》的地理山川部类中,附有作者自制的一幅地图,该图的方位是以上为东,红色的线条代表山脉,蓝色线条表述河流,描绘的是中亚、西亚和东亚的广大地域,地图的外围环绕着海洋。全图的中心是中亚的粟特人古城八剌沙衮,此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曾以此城为都城。
《华夷图》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华夷图》图碑一通,与《禹迹图》分别刻在同一块石碑的阴阳两面,大约为北宋徽宗*和七年(年)至宣和七年(年)间绘制,刘豫伪齐阜昌七年即南宋高宗绍兴六年(年)十月刻石。《华夷图》是宋代中国人所绘的世界地图,有可能根据唐代的世界地图所绘。图称“华夷”,应是指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地图的中心为中国,四周为外国,但基本没有绘出,而是用地名表示。
《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作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年),绢本彩绘,清朝初年将全部汉文注记用满文标签覆盖。该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覆盖了亚欧非三大洲,是一幅明人所知的天下图。全图以明王朝版图为中心,着重描绘明王朝的疆域*区,体现了明代人的天下观和世界观。
3
“地图之外”的世界中心
“世界中心”不仅直观地呈现在地图上,还有许多没有被表现在地图上。
负有盛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冈底斯山脉主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便发源于此。冈仁波齐山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苯教认为天像一盖伞,地像一朵莲花,冈仁波齐山就是伞把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住处,是连接天上人间的天梯。据说,佛教中著名的须弥山指的就是冈仁波齐山。
河南登封市的告成镇有座周公测景(影)台,传说因周公营建洛邑选址时,曾在此建台观测日影而得名。周公认为,北极星是天空中的众星之王,号称“天帝之星”,它位于天的中央,那么观星台就必须建在地的中央。经测定,周公认为阳城(今告成镇)为“天下之中”。于是,他就在那里立圭表测日影。故此,中国古人认为告成镇就是“地中”,即“大地的中心”。
关于世界的中心,还有复活节岛、巴厘岛上的圣山、秘鲁的库斯科城和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的加拉加利镇等说法。这些都说明: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世界中心”。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利玛窦时代及以前,几乎所有较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世界中心的概念,因而所绘地图也就将自己的“世界中心”置于所绘世界地图的中心,这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无所谓文明与愚昧之别。我们可以找到其他许多其他衡量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但以是否将自己的国度置于世界地图中心作为判断标准,应该是不能成立的。即使到今天,许多国家在绘制世界地图时几乎都是将自己的国家或自己国家所在的洲置于地图的中心。
※文章选自
《地图》杂志年五月刊(总第期)
,转载及杂志订阅、购买,均请联系后台。